丙肝是什么病的介绍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属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1、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输血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母婴垂直传播、不规范的医疗操作如透析或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等。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也存在传播风险。病毒不会通过食物、水或日常接触传播。
2、疾病进程
感染后约2-26周潜伏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急性肝炎症状,但70%以上患者无明显症状。约55-85%的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部分患者经过10-30年可能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3、诊断方法
通过检测血清中抗-HCV抗体进行筛查,阳性者需进一步做HCV RNA检测确认病毒复制。肝功能检查可评估肝脏损伤程度,超声或FibroScan能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必要时需进行肝穿刺活检明确病理分级。
4、治疗方案
目前主要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等,疗程8-12周,治愈率超过95%。治疗前需评估肝肾功能、病毒基因分型,合并肝硬化患者需延长疗程或联合利巴韦林。
5、预防措施
严格筛查献血员血液,医疗操作规范消毒,避免共用注射器具。尚无有效疫苗,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感染者应戒酒、避免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复查监测病情进展。
丙肝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高脂高糖食物。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根据肝功能情况选择散步、太极等温和运动。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HCV RNA及肝脏影像学,肝硬化患者需筛查肝癌标志物。注意个人卫生用品专人专用,避免血液暴露风险,家庭成员建议进行抗体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