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缝针后注意事项
拔牙缝针后需注意创口护理、饮食调整、用药规范、活动限制和观察异常反应。拔牙后缝针有助于止血和促进愈合,但需避免因护理不当导致感染或创口裂开。
1、创口护理
术后24小时内禁止漱口或刷牙,避免触碰缝线区域。48小时后可用生理盐水轻柔漱口,每日3-4次。缝线通常为可吸收线,若使用不可吸收线需在5-7天后拆除。创口表面可能形成白色伪膜,属于正常愈合现象,无须强行清除。
2、饮食调整
术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流质食物如牛奶、米汤,24小时内避免过热、辛辣或坚硬食物。3天内建议选择蛋羹、豆腐等软食,用健侧咀嚼。禁止使用吸管吮吸,以免负压导致血凝块脱落。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有助于组织修复。
3、用药规范
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预防感染,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避免随意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局部可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毒,但不可直接冲洗创面。若出现皮疹等药物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就医。
4、活动限制
术后24小时内卧床休息,头部垫高15-20度。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弯腰提重物或长时间低头。禁止游泳、桑拿等可能引起创口潮湿的活动。打喷嚏或咳嗽时需用手按压面部减轻震动,防止缝线松脱。
5、异常观察
正常渗血在12小时内逐渐停止,若持续出血需咬紧消毒棉球压迫止血。出现剧烈疼痛、肿胀扩散或发热超过38.5℃可能提示感染。缝线断裂或创口裂开需立即复诊。术后2-3天肿胀达高峰属正常现象,可通过冰敷缓解。
拔牙缝针后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戒烟酒至少1周,减少对创面的刺激。术后7天需复查愈合情况,2周内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愈合期间出现异常疼痛、异味分泌物或缝线提前脱落等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生处理。日常可轻柔按摩面部缓解肌肉紧张,但需避开手术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