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心脏病包括什么
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类型。
1、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所致,常见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促、发绀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是主要诊断手段,治疗方式包括介入封堵术和外科矫治手术。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典型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诊断依靠心电图、冠脉CTA或造影,治疗包括药物控制、支架植入和搭桥手术。
3、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涉及二尖瓣、主动脉瓣等结构异常,分为狭窄和关闭不全两类。风湿热、退行性变是常见病因,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听诊可闻及特征性杂音,超声心动图可确诊,严重者需瓣膜修复或置换。
4、心肌病
心肌病分为扩张型、肥厚型和限制型,表现为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症状有心悸、浮肿等。诊断依靠心脏超声和核磁共振,治疗包括药物控制、植入除颤器或心脏移植。
5、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内膜微生物感染所致,常见于心脏瓣膜。致病菌以链球菌、葡萄球菌为主,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等。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可确诊,需长期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清除病灶。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遵医嘱定期复查。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不可擅自调整药物。日常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但需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