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还会致残吗
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致残。该病属于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滑膜关节,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致残风险。
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机制主要与持续性滑膜炎相关。炎症反复发作会侵蚀关节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随着病情进展,肌腱和韧带等支持结构受损,可能出现关节半脱位或纤维性强直。手指天鹅颈畸形、腕关节尺偏畸形等特征性改变会直接影响抓握、行走等日常功能。
未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中,约半数在发病10年内出现工作能力下降。关节破坏程度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血清学指标如类风湿因子高滴度、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者更易出现快速骨侵蚀。合并骨质疏松时,轻微外伤即可引发病理性骨折,进一步加重残疾风险。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坚持定期随访监测疾病活动度,通过血液检查与影像学评估关节损伤进展。日常生活中注意关节保护,避免过度负重或重复性动作,使用辅助器具减轻关节压力。均衡饮食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度进行水中运动或柔韧性训练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出现新发关节肿痛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