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骨折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外踝骨折通常需要进行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血常规检查和凝血功能检查等化验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骨折类型、评估软组织损伤及排除并发症。
1、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外踝骨折的首选方法,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线位置、移位程度及关节面受累情况。常规拍摄踝关节正位、侧位及踝穴位片,必要时加拍应力位片以评估韧带稳定性。该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的优势,但对细微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分辨率有限。
2、CT检查
CT检查可三维重建骨折形态,尤其适用于复杂骨折或X线难以明确的隐匿性骨折。通过横断面扫描能准确判断骨折块数量、关节面塌陷程度及是否合并距骨脱位。多层螺旋CT还可评估周围肌腱、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3、MRI检查
MRI检查对韧带、软骨及骨髓水肿等软组织损伤具有高敏感性,能发现X线和CT无法显示的隐性骨折。T2加权像可清晰显示距腓韧带、三角韧带损伤情况,脂肪抑制序列有助于鉴别急性骨挫伤。该检查适用于疑似合并软组织损伤或应力性骨折的患者。
4、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可判断是否存在开放性骨折导致的感染风险。血红蛋白水平监测能早期发现隐匿性出血,血小板计数异常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该检查为术前必查项目,对合并多发伤者尤为重要。
5、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可评估患者术前凝血状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重点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避免术中出血风险。该检查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具有特殊意义。
外踝骨折患者在检查期间应保持患肢制动,避免负重活动加重损伤。急性期可局部冰敷减轻肿胀,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恢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性康复训练,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骨折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加剧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