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该怎么办好
新生儿肺炎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喂养、遵医嘱用药、氧疗支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等方式治疗。新生儿肺炎通常由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吸入性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鼻腔狭窄,肺炎时分泌物增多易阻塞气道。家长需定期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鼻痂,配合吸鼻器轻柔清理。若出现喉头水肿或痰液黏稠,医护人员可能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常用药物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体位护理时抬高头部15-30度,避免仰卧位加重呼吸困难。
2、合理喂养
肺炎患儿消化功能减弱,建议少量多次喂养。母乳喂养者按需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将单次奶量减少20%-30%。喂养时保持45度角体位,速度放缓以防呛咳。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时可暂时鼻饲喂养,使用早产儿配方奶或水解蛋白奶粉减轻胃肠负担。
3、遵医嘱用药
细菌性肺炎常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等抗生素,支原体感染可选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病毒性肺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可配合干扰素α2b喷雾剂。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钙剂同时使用影响药物吸收。
4、氧疗支持
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氧疗,采用头罩或鼻导管给氧,氧浓度控制在30%-40%。严重呼吸衰竭可能需要无创正压通气,使用新生儿专用CPAP设备。氧疗期间每2小时监测经皮血氧,避免氧中毒导致视网膜病变。
5、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每4小时记录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变化。呼吸超过60次/分或出现吸气性三凹征提示病情加重。观察皮肤颜色、肌张力及反应能力,发现嗜睡、拒奶等表现立即通知医生。使用新生儿专用监护仪持续监测血氧和心电图。
出院后需保持室内温度24-26℃,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喂养后竖抱拍背15分钟,睡眠时采用侧卧位。定期复查胸片,2周内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注意观察呼吸节律、吃奶量及精神状态,若出现反复发热或呼吸急促应及时返院。母乳喂养的母亲需保证营养摄入,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患儿肺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