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药物有哪三种
抗血栓药物主要有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三类,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注射用尿激酶等。
1、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主要用于动脉血栓性疾病。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不可逆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A2生成,适用于冠心病、脑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氯吡格雷片通过阻断P2Y12受体抑制血小板活化,常与阿司匹林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替格瑞洛片作为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起效更快且作用可逆。
2、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通过干扰凝血因子抑制纤维蛋白形成,主要用于静脉血栓防治。华法林钠片作为维生素K拮抗剂,需定期监测INR值调整剂量,适用于房颤、深静脉血栓等患者。利伐沙班片直接抑制Xa因子,无需常规凝血监测,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预防。达比加群酯胶囊通过抑制凝血酶发挥抗凝作用,需注意消化道不良反应。
3、溶栓药物
溶栓药物能直接降解已形成的血栓纤维蛋白,用于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注射用尿激酶通过激活纤溶酶原溶解血栓,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注射用阿替普酶作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血栓具有更高特异性,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首选药物。注射用瑞替普酶半衰期较长,可实现单次静脉推注给药。
使用抗血栓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保持均衡饮食,限制高维生素K食物如菠菜、动物肝脏的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若需进行拔牙等有创操作,应提前告知医生用药情况。出现严重头痛、呕血或黑便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