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动脉硬化严不严重
血管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需根据病变范围和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早期动脉硬化可能无明显症状,但若进展至血管狭窄或斑块破裂,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危急情况。动脉硬化通常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相关,需通过血管超声、冠脉CTA等检查明确程度。
部分患者仅有轻度血管内膜增厚,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控制可稳定病情。这类情况常见于体检偶然发现的中青年人群,表现为颈动脉或下肢动脉轻微斑块,血脂指标略高于正常值。日常需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有氧运动,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延缓进展。
当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超过百分之七十时,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心绞痛等缺血症状。这类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压血糖,定期复查血管影像。若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可能需植入支架,颈动脉严重狭窄可能需内膜剥脱术。突发胸痛或肢体瘫痪需立即就医,提示可能发生急性血栓事件。
存在多发不稳定斑块或既往有心脑血管事件病史者属于高危人群。这类患者即使无症状也需强化降脂治疗,可能需要联合依折麦布片、PCSK9抑制剂等药物。同时要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低于百分之七,血压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每3-6个月需复查血管弹性功能和斑块稳定性评估。
动脉硬化是渐进性病理过程,其严重性不仅取决于当前症状,更与未来风险密切相关。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颈动脉超声和踝肱指数,吸烟者应严格戒烟。已确诊患者要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冬季注意保暖防血管痉挛。出现视物模糊、言语不清等征兆时须即刻呼叫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