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的卧位固定是什么
骨盆骨折的卧位固定是指通过特定体位摆放和辅助工具限制患者活动,以稳定骨折端、减轻疼痛并避免二次损伤的临时处理措施。
骨盆骨折卧位固定通常采用仰卧位,双下肢轻度屈曲外展,膝下垫软枕保持髋关节微屈状态。这种体位可减少髂腰肌对骨折端的牵拉,降低骨盆内压力。固定时需使用骨盆带或宽布条环绕骨盆加压包扎,压力需均匀分布以避免局部皮肤压迫性损伤。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可能需在双下肢间放置软垫防止内旋,必要时用绷带固定双踝维持中立位。操作过程中应避免频繁搬动患者,转运时需多人配合保持骨盆整体稳定。
特殊情况下如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或休克,需采取休克体位即头胸部抬高10-20度、下肢抬高20-30度。严重不稳定骨折可能需结合骨牵引或外固定架,但卧位固定仍是基础措施。固定后需密切观察下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功能及排尿情况,警惕盆腔血肿或神经损伤。所有操作应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固定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需尽快完善影像检查明确骨折类型。
骨盆骨折卧位固定后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翻身或坐起动作。饮食上选择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如鱼肉、蛋类、西蓝花等促进愈合,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每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家属可协助按摩下肢肌肉。保持会阴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2-3周后根据复查结果逐步开始被动关节活动,6-8周内禁止负重。恢复期可遵医嘱进行盆底肌训练和核心稳定性练习,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出现下肢肿胀、麻木或排便困难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