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斑块处血流充盈缺损
斑块处血流充盈缺损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影像学检查中局部血流灌注减少或缺失的现象。该表现常见于冠状动脉、颈动脉等中大型血管,可能与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临床症状及进一步检查评估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血流充盈缺损的主要病理基础。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损伤促使斑块形成,随着斑块体积增大或表面纤维帽变薄,血管腔逐渐狭窄。CT血管造影或超声检查时,可见斑块所在区域血流信号减弱甚至中断,呈现充盈缺损征象。部分稳定性斑块仅引起轻度血流受限,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胸闷;而不稳定性斑块易诱发急性血栓,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严重事件。
斑块处血流充盈缺损需警惕易损斑块特征。若影像显示斑块内低密度区、表面溃疡或正性重构,往往提示斑块易破裂风险高。这类患者即使血管狭窄程度未达重度,仍可能因斑块急性破裂引发血管闭塞。血管痉挛或微循环障碍也可能在无显著斑块的情况下导致局部血流灌注异常,需通过负荷试验或血管功能检测鉴别。
建议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定期筛查血管健康状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有助于延缓斑块进展,戒烟和规律运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若检查发现血流充盈缺损,应及时至心血管内科或神经内科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药物干预或血运重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