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铁性贫血如何治疗
宝宝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铁剂、补充维生素C、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缺铁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慢性失血、先天储备不足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是基础治疗措施。6月龄以上婴儿可逐步添加强化铁米粉、红肉泥、动物肝脏等高铁辅食。母乳喂养的婴儿需在4-6月龄开始补铁,配方奶喂养应选择铁强化配方。植物性食物如菠菜、黑木耳等需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但生物利用度仍低于动物性铁源。
2、口服铁剂
硫酸亚铁口服溶液、葡萄糖酸亚铁糖浆、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是常用补铁药物。铁剂应在两餐间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避免与牛奶、钙剂同服影响吸收。治疗需持续至血红蛋白正常后2-3个月以补足储存铁,服药期间可能出现黑便属正常现象。
3、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促进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提升铁吸收率3-4倍。可在服用铁剂时配合橙汁等富含维生素C的饮品,或使用维生素C泡腾片。但需注意避免过量补充导致腹泻,1-3岁幼儿每日维生素C上限为400毫克。
4、治疗原发病
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感染、牛奶蛋白过敏等疾病会导致铁吸收障碍或丢失增加。需通过粪常规、过敏原检测等明确病因,采用驱虫治疗、回避过敏原等措施。早产儿因先天铁储备不足需更早开始预防性补铁。
5、定期复查
补铁治疗2周后应复查网织红细胞计数评估疗效,4周后检测血红蛋白水平。治疗效果不佳需考虑诊断准确性、用药依从性、持续失血等因素。治愈后仍需每3-6个月监测血红蛋白,预防复发。
家长需注意将铁剂放在儿童无法触及处防止误食过量,服用铁剂后应帮助宝宝清洁牙齿避免着色。日常可多提供富含血红素铁的肉类辅食,烹饪时使用铁锅能增加膳食铁含量。治疗期间避免过量摄入抑制铁吸收的咖啡因、植酸等物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造血功能恢复。若出现铁剂不耐受或疗效不佳,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