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脚肿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骨折后脚肿可能与局部血管损伤、炎症反应、淋巴回流受阻、软组织挫伤、静脉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制动休息、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处理。
骨折后脚肿是常见现象,主要由于骨折断端损伤周围血管,导致血液和组织液渗出。骨折后48小时内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淤积在皮下形成肿胀,此时肿胀区域可能伴随皮肤发红、温度升高。骨折还会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加重肿胀。骨折后肢体活动减少,肌肉泵作用减弱,淋巴回流受阻也会导致液体滞留。严重骨折可能伴随广泛软组织挫伤,加重局部水肿表现。少数情况下骨折后长期卧床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突发性单侧肢体肿胀。
骨折后早期可通过制动休息减少进一步损伤,伤后48小时内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医生可能开具地奥司明片、七叶皂苷钠片等药物改善微循环,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炎症反应。物理治疗如微波治疗、超声波治疗能促进组织修复。严重肿胀影响血运时可能需要手术减压,开放性骨折需急诊清创固定。静脉血栓形成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
骨折后应保持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早期避免患肢负重活动,后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训练。饮食上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鸡蛋,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促进骨痂形成。注意观察肿胀变化,如出现皮肤发紫、剧烈疼痛、感觉异常等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康复期间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