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晒伤皮肤怎么办
紫外线晒伤皮肤可通过冷敷处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预防感染、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紫外线晒伤通常由紫外线过度照射引起,表现为皮肤发红、疼痛、脱皮等症状。
1、冷敷处理
晒伤后立即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后敷于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重复多次。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红肿灼热感。避免直接用冰块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冷敷后可涂抹无刺激的保湿乳液。
2、外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缓解炎症,或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严重晒伤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用药前需清洁患处,避开眼周及黏膜部位。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3、口服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减轻疼痛,或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避免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服药期间禁止饮酒,胃肠不适者应饭后服用。
4、预防感染
晒伤后皮肤屏障受损,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水疱未破时无须挑破,已破溃者可薄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抓挠,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恢复期严格防晒。
5、就医治疗
出现大面积水疱、发热寒战、剧烈头痛等症状需急诊处理。严重晒伤可能需静脉补液或住院观察。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晒伤后建议尽早就医评估。
晒伤恢复期间应多饮水补充体液,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摄入促进修复。未来需做好物理防晒措施,选择UPF50+防晒衣帽,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强烈时段外出。日常使用广谱防晒霜需每2小时补涂,游泳出汗后及时重涂。长期反复晒伤可能增加皮肤癌风险,建议定期进行皮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