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基底部骨折是什么
跖骨基底部骨折是指足部跖骨靠近足跟部位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属于足部常见骨折类型之一。跖骨基底部骨折主要由直接暴力、扭转暴力或慢性劳损引起,可能伴随局部肿胀、压痛、行走困难等症状。
1、解剖特点
跖骨基底部位于足弓后段,由五根跖骨与骰骨、楔骨构成关节。该区域血供丰富但力学结构复杂,骨折后易影响足部负重功能。第五跖骨基底部因肌肉附着点集中,在足内翻扭伤时最易发生撕脱性骨折。
2、损伤机制
直接撞击如重物砸伤可导致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或高空坠落。间接暴力如运动时足部急停扭转,多引发螺旋形或撕脱性骨折。长期应力积累则可能导致疲劳性骨折,多见于长跑运动员或骨质疏松患者。
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足背外侧突发剧痛、皮下淤血及局部骨性隆起。患者常无法用患足承重,足趾主动背屈时疼痛加剧。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可能伴发腓骨短肌肌腱损伤,表现为足外翻无力。
4、诊断方法
X线检查需拍摄足部正侧斜位片,必要时加做CT三维重建评估关节面损伤程度。MRI适用于疑似合并韧带损伤或隐匿性骨折的情况。需与跗跖关节脱位、籽骨骨折等鉴别。
5、治疗原则
无移位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4-6周。移位超过2毫米或涉及关节面的骨折需手术复位,常用空心螺钉或微型钢板内固定。陈旧性骨折伴畸形愈合可能需截骨矫形。康复期应逐步进行踝泵训练和本体感觉练习。
恢复期间建议穿着硬底鞋保护患足,避免早期负重。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痂生长情况,完全愈合前禁止剧烈跑跳运动。若出现固定物松动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