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么回事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由头部外伤导致脑表面血管破裂引起,可能由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动脉瘤破裂等因素导致,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症状。
1、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可能直接损伤脑膜血管,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头皮肿胀、耳鼻漏液等症状。需通过CT检查确诊,轻度骨折可保守治疗,严重者需手术修复。
2、脑挫裂伤
脑组织受外力撞击后发生挫伤或撕裂,伴随血管破裂出血。常见症状包括持续头痛、认知功能下降。治疗以降低颅内压为主,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片等药物。
3、脑血管畸形
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在外伤后更易破裂,出血量较大时可突发昏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确诊金标准,必要时需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4、凝血功能障碍
血友病或服用抗凝药物患者,轻微外伤即可引发严重出血。需紧急输注凝血因子复合物或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异常。
5、动脉瘤破裂
外伤可能导致原本存在的未破裂动脉瘤撕裂,出现霹雳样头痛和瞳孔不等大。需紧急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可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头部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监测血压波动范围控制在基础值20%以内,饮食以低盐高蛋白流质为主,康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和肢体活动度锻炼,定期复查CT观察出血吸收情况,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