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异物的症状
鼻腔异物可能出现鼻塞、流脓涕、鼻出血、鼻腔疼痛、嗅觉减退等症状。鼻腔异物通常由儿童误塞异物、外伤残留、医源性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局部感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
1、鼻塞
鼻腔异物可能导致单侧或双侧鼻塞,异物较大时可能完全阻塞鼻腔通道。鼻塞程度与异物大小、位置有关,可能伴随呼吸音粗重或张口呼吸。若异物存留时间较长,可能引发鼻甲肥大或继发感染。家长需观察儿童是否频繁揉鼻或呼吸不畅,及时就医取出异物。
2、流脓涕
异物刺激鼻腔黏膜可导致分泌物增多,继发细菌感染时会出现黄色或绿色脓性鼻涕。脓涕可能带有血丝或异味,持续时间超过3天需警惕鼻窦炎。常见于植物性异物如豆类、纸团等,这类异物易吸水膨胀并滋生细菌。建议家长避免自行掏取,防止异物推向深部。
3、鼻出血
尖锐异物或反复掏挖可能损伤鼻黏膜血管,表现为间歇性少量出血或血性分泌物。常见于纽扣电池等腐蚀性异物,可能造成鼻中隔穿孔等严重损伤。若出血量较大或持续不止,可能需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棉片止血,并紧急处理异物。
4、鼻腔疼痛
异物压迫或摩擦鼻腔敏感区域可引发局部刺痛或胀痛,疼痛可能放射至前额或眼眶。腐蚀性异物如电池会释放碱性物质导致进行性加重的灼痛。疼痛程度可作为判断异物性质的参考,但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哭闹拒食。
5、嗅觉减退
异物阻塞嗅区或引发黏膜水肿时,可能出现暂时性嗅觉下降或丧失。长期存在的异物可能导致嗅神经末梢萎缩,造成永久性嗅觉障碍。这种情况需通过鼻内镜检查明确异物位置,取出后嗅觉多可逐渐恢复。
发现鼻腔异物后应保持镇静,避免用镊子等工具自行取出。可尝试让孩子擤鼻排出浅表异物,但尖锐或电池类异物需立即就医。预防方面需将小物件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教育孩子勿将物品塞入鼻腔。若出现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提示可能并发鼻窦炎或颅内感染,需急诊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