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肠梗阻原因是什么
剖宫产术后肠梗阻可能与麻醉影响、术后粘连、电解质紊乱、胃肠功能抑制、感染等因素有关。肠梗阻通常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1、麻醉影响
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可能暂时抑制肠道蠕动功能。麻醉药物会降低肠壁肌肉收缩能力,导致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延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通常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后可自行缓解。
2、术后粘连
手术创伤可能导致腹腔内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粘连带。粘连带可能压迫或扭曲肠管,造成机械性肠梗阻。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术后5-7天,可能需要进行粘连松解手术。粘连可能与手术操作粗糙、止血不彻底、腹膜损伤等因素有关。
3、电解质紊乱
术后禁食、呕吐可能导致钾、钠等电解质丢失。低钾血症会减弱肠平滑肌兴奋性,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这种情况需要通过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同时监测血电解质水平。
4、胃肠功能抑制
剖宫产手术刺激、疼痛应激反应会通过神经反射抑制胃肠蠕动。术后卧床、活动减少也会延缓肠道功能恢复。这种情况可通过早期下床活动、咀嚼口香糖、腹部按摩等方法刺激肠蠕动。
5、感染
腹腔感染或切口感染可能引起炎性肠梗阻。感染会导致肠壁水肿、渗出,形成局限性腹膜炎。这种情况需要抗感染治疗,可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感染。
剖宫产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术后6小时可开始床上翻身活动,24小时后尝试下床行走。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避免过早进食产气食物。注意观察腹胀、排气情况,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术后可适当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但需避开手术切口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