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造口手术后梗阻的原因

关键词: #手术
关键词: #手术
肠道造口手术后梗阻可能由术后肠管水肿、造口狭窄、肠粘连、粪便嵌塞或肿瘤复发等原因引起。梗阻通常表现为腹胀、呕吐、造口排气排便减少等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并及时处理。
手术创伤可能导致造口周围肠管局部水肿,使肠腔暂时性狭窄。早期表现为造口排出量减少,触诊可发现肠管张力增高。可通过静脉补液、禁食及肠外营养支持缓解,必要时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减轻水肿。若48小时内无改善需考虑其他病因。
造口皮肤黏膜缝合过紧或瘢痕增生会导致机械性梗阻,常见于术后3-6周。患者主诉排便费力,指检可触及狭窄环。轻度狭窄可用扩肛器治疗,严重者需手术重建造口。预防关键在于术中保留足够肠管外翻及术后规律扩肛。
腹腔内炎性渗出物机化形成粘连带,可能压迫或扭曲造口近端肠管。典型表现为间歇性腹痛伴造口功能异常。腹部CT可见肠袢固定征象,初期尝试禁食胃肠减压,反复发作者需行粘连松解术。术中防粘连材料应用可降低发生率。
饮食纤维不足或排便习惯不良易致干硬粪便堵塞造口,多见于结肠造口患者。可见造口周围粪石嵌顿,伴肠鸣音亢进。通过灌肠或手指抠出粪块可缓解,日常需增加水分摄入,必要时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
原发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可能压迫肠道,常见于恶性肿瘤造口术后。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梗阻症状,影像学显示占位性病变。需结合病理活检明确性质,根据分期选择放化疗或姑息性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可早期发现复发迹象。
术后应保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使用造口袋时注意观察排出物性状。每日摄入2000毫升以上水分,优先选择易消化的低渣饮食如米粥、蒸蛋等。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腹压增高,但需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肠蠕动。出现持续腹痛、造口停止排气排便超过12小时或呕吐胆汁样物时,须立即返院检查。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慢性狭窄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