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表现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败血症。
1、早期表现
感染后6-72小时出现腹部绞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呈阵发性加剧。伴随水样或黏液便腹泻,每日可达10-20次,粪便可能带有未消化食物残渣。此时体温可升高至38-39摄氏度,伴有明显乏力感。
2、进展期表现
持续腹泻导致体液大量丢失,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降低等脱水体征。部分患者可见肌肉痉挛,与低钠血症相关。婴幼儿可能出现前囟凹陷、眼窝下陷等典型脱水貌。血便发生率约15-30%,提示肠黏膜损伤加重。
3、全身反应
当细菌入血时可引发寒战高热,体温超过39摄氏度,伴有头痛、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发展为败血症,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表现。约5%患者可能发生反应性关节炎。
4、特殊人群表现
孕妇感染可能导致宫缩提前或胎膜早破。新生儿可表现为喂养困难、黄疸加重。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原有疾病恶化,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失衡,心血管患者心功能代偿失调。
5、并发症表现
严重脱水可导致急性肾损伤,表现为少尿或无尿。电解质紊乱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肠穿孔时出现全腹压痛、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极少数可发生脑膜炎或心内膜炎等迁徙性感染。
发生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后应暂停固体食物摄入,少量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恢复期选择低脂低渣饮食,如米汤、藕粉等。注意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婴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出现持续发热或血便时需立即就医。日常需加强厨房卫生管理,肉类食品应彻底加热至75摄氏度以上,生熟食分开处理,剩余食物冷藏不超过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