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传播途径是什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病原体为脑膜炎奈瑟菌,常见传播方式包括咳嗽、打喷嚏、共用餐具或接触感染者分泌物。
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脑膜炎奈瑟菌可存在于感染者鼻咽部分泌物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原体随飞沫进入空气,被周围人群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飞沫传播范围通常在1米以内,密闭空间或人群密集场所风险更高。
密切接触传播指与感染者长期共处或直接接触其分泌物。例如共用饮水杯、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或接触感染者唾液、鼻涕等体液后未及时清洁手部。学校、军营、托幼机构等集体生活环境易发生此类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多见于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接触母体携带的病原体可能引发感染,但概率较低。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需注重呼吸道卫生与手部清洁,咳嗽时用肘部遮挡口鼻,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流行季节可接种A群、C群、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或结合疫苗,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免疫功能低下者建议优先接种。若出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早期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可有效控制病情。患者分泌物污染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密切接触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