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皮肤撕裂伤
皮肤撕裂伤可通过清洁伤口、压迫止血、消毒处理、包扎固定、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皮肤撕裂伤通常由外力摩擦、锐器切割、运动损伤、动物抓咬、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清洁伤口
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去除泥沙等异物。避免使用酒精或双氧水直接刺激创面。冲洗时从伤口中心向外周环形清洁,重复进行直至无可见污染物。对于毛发浓密部位可剪除周围毛发便于操作。
2、压迫止血
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后垂直按压5-10分钟,深层出血可延长至15分钟。四肢伤口可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止血后不要频繁揭开纱布查看,避免血痂脱落导致再次出血。若持续出血超过20分钟需就医。
3、消毒处理
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或苯扎氯铵溶液消毒创面及周边2厘米皮肤。消毒剂不应与红汞混用,碘制剂禁用于甲状腺疾病患者。消毒后待其自然干燥,无须擦拭。对于过敏体质者可选用氯己定溶液。
4、包扎固定
浅表伤口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关节部位用弹性绷带固定。敷料应超过伤口边缘2厘米,每日更换1次。渗液较多时可选用吸收性敷料。面部伤口可暴露处理,但需保持干燥避免沾水。
5、预防感染
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深部伤口需口服头孢氨苄胶囊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动物致伤需接种狂犬疫苗。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体温超过38℃应立即就医。
伤口愈合期间应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促进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合成。戒烟限酒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定期换药时注意观察愈合情况,出现异常渗液、异味或延迟愈合应及时复诊。心理上避免过度焦虑,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创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