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一般用什么药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通常需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疟药、非甾体抗炎药及生物制剂等药物控制病情。常用药物主要有甲泼尼龙片、环磷酰胺片、硫酸羟氯喹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贝利尤单抗注射液等。
1、糖皮质激素
甲泼尼龙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治疗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适用于急性发作期伴有关节肿痛、皮疹等症状。长期使用需监测血糖和骨密度,可能出现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泼尼松片也可用于病情较轻者,需根据症状调整剂量。
2、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片多用于重症狼疮肾炎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可减少自身抗体产生。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对维持期病情控制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环磷酰胺少。
3、抗疟药
硫酸羟氯喹片能调节免疫并缓解皮肤损害,适合轻中度患者长期维持治疗。用药前需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避免溶血风险。该药可能引起视网膜病变,建议每年进行眼科检查。
4、非甾体抗炎药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用于控制发热、关节痛等轻度症状,但胃肠溃疡患者慎用。塞来昔布胶囊对胃肠刺激较小,适合短期对症治疗。此类药物不可长期单独使用,需配合免疫调节治疗。
5、生物制剂
贝利尤单抗注射液通过靶向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抑制自身免疫反应,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活动期患者。需警惕感染风险,用药前需排查结核和乙肝。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可用于难治性病例,但可能增加机会性感染概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避免日晒、感染等诱发因素,定期监测血尿常规和补体水平。饮食宜选择低盐优质蛋白食物如鱼肉、蛋清,限制光敏性蔬菜如芹菜、香菜。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病情控制。出现新发皮疹、水肿或持续发热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