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肌腱钙化
肌腱钙化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穿刺抽吸、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肌腱钙化通常由慢性劳损、代谢异常、局部缺血、外伤、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
1、物理治疗
急性期建议制动休息并使用冰敷缓解疼痛,慢性期可采用热敷或超声波治疗促进钙盐吸收。超短波治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日1次连续治疗7-10天可减轻症状。关节活动度训练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避免加重肌腱负担。
2、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伴有明显炎症反应者可短期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严重钙化灶可配合使用依降钙素注射液调节钙代谢。用药期间需监测胃肠反应及肝肾功能。
3、穿刺抽吸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适用于较大钙化灶,采用18G穿刺针抽取乳白色钙化物质后注入利多卡因注射液冲洗。术后加压包扎24小时,配合肩关节悬吊制动3天。该方法对直径超过15毫米的钙化灶有效率较高。
4、体外冲击波治疗
聚焦式冲击波能有效粉碎钙化灶,能量选择0.28-0.33mJ/mm²,每次治疗发射2000-3000次冲击波,间隔5-7天重复治疗。3-5次治疗后约60%患者钙化灶明显缩小,需配合关节功能锻炼预防粘连。
5、手术治疗
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术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者,通过刨削器清除沉积钙盐并修整肌腱。术后早期进行被动关节活动,6周后逐步恢复肌力训练。开放手术仅用于合并肩袖撕裂的复杂病例,需注意避免腋神经损伤。
肌腱钙化患者应避免过度使用患肢,注意保持正确姿势减少肌腱应力。日常可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补充维生素D3和钙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寒冷季节注意关节保暖,睡眠时用枕头支撑患肢减轻疼痛。定期复查超声观察钙化灶变化,若出现夜间静息痛或活动受限加重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