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便秘是怎么回事
月经期间便秘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饮食结构改变、运动量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子宫压迫直肠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热敷腹部、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1、激素水平变化
月经期孕激素水平升高会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导致肠蠕动减慢。这种生理性改变通常伴随经期结束自然缓解,无须特殊治疗。建议适量饮用温水帮助肠道蠕动。
2、饮食结构改变
经期可能因食欲变化摄入过多精制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可增加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
3、运动量减少
痛经或乏力常导致活动减少,影响肠道蠕动功能。建议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促进胃肠蠕动。
4、胃肠功能紊乱
可能与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有关,表现为腹胀、排便不畅。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菌群。
5、子宫压迫直肠
经期子宫充血增大会物理性压迫直肠,这种情况多伴随经量增多。可尝试膝胸卧位缓解压迫感,严重者需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经期便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久站,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15分钟。饮食上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煮食物,限制辛辣刺激及高脂饮食。若便秘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剧烈腹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肠梗阻等急腹症。平时可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经前一周开始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