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甲状腺显像是什么
放射性核素甲状腺显像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后,利用γ相机或SPECT设备对甲状腺进行功能与形态学检查的影像学技术。该检查主要用于评估甲状腺结节功能状态、鉴别甲状腺炎、定位异位甲状腺组织及监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等情况。
放射性核素甲状腺显像通常使用锝-99m或碘-131作为示踪剂。锝-99m因其半衰期短、辐射剂量低,常用于常规显像,注射后20-30分钟即可开始扫描。碘-131则更多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后的评估或甲状腺癌转移灶检测,需在服药后24-72小时进行显像。检查前需空腹4-6小时,停用含碘药物及甲状腺激素制剂2-4周,妊娠期女性禁用。
根据显像结果可分为热结节、温结节、冷结节三种类型。热结节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增强,多见于自主功能性腺瘤。温结节放射性分布与正常组织相近,多为良性病变。冷结节显示放射性摄取缺损,需警惕恶性可能,但多数冷结节仍为良性。对于边界不清、伴有钙化或生长迅速的冷结节,建议结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进一步明确性质。
检查后应多饮水促进放射性药物排泄,24小时内避免与婴幼儿及孕妇密切接触。哺乳期女性需暂停哺乳3-5天。若使用碘-131显像,需遵医嘱隔离居住1-2周,单独使用餐具并妥善处理排泄物。放射性核素甲状腺显像属于无创检查,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内,但重复检查需间隔3-6个月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