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检查是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可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磁共振成像等方式确诊。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慢性炎症刺激、子宫内膜异位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孕、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
1、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是初步筛查子宫内膜息肉的方法,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触诊子宫,可能发现子宫增大或质地异常。对于突出宫颈口的息肉,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粉红色赘生物。该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但无法明确息肉大小、数量,需结合影像学进一步评估。检查前应避开月经期,排空膀胱,穿着宽松衣物以便配合医生操作。
2、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能清晰显示息肉的位置、大小、数量及血流信号。典型超声表现为子宫内膜局部增厚伴高回声团块,基底与内膜相连。月经干净后3-7天检查效果最佳,此时内膜较薄易于观察。对于宫腔深部或较小息肉,三维超声可提高检出率。超声检查无辐射且重复性好,但无法完全替代病理诊断。
3、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通过光学镜头直接观察宫腔形态,可发现毫米级微小息肉并同步进行切除。检查可见息肉呈粉红色指状突起,表面血管分布规则。该检查需在月经干净后1周内进行,术前需禁食6小时,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及阴道流血。宫腔镜兼具诊断与治疗价值,但属于侵入性操作,存在感染、穿孔等风险。
4、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特征明确息肉性质,可鉴别良恶性病变。典型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扩张、间质纤维化及厚壁血管增生。取材方式包括诊刮术或宫腔镜引导下活检,标本需用福尔马林固定送检。病理诊断能排除子宫内膜癌、黏膜下肌瘤等疾病,但存在取样误差可能,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
5、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适用于评估巨大息肉或合并其他盆腔病变的情况,通过多序列扫描可清晰显示息肉与肌层的分界。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息肉与低信号内膜交界带连续。该检查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但费用较高且检查时间长,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幽闭恐惧症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确诊子宫内膜息肉后,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及精神紧张,减少高雌激素食物摄入。可适量食用豆制品、西蓝花等含植物雌激素调节成分的食物,避免蜂王浆等动物性雌激素补充剂。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术后1个月禁止盆浴及性生活,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时需及时复诊。定期随访复查超声,监测息肉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