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什么样的病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至子宫肌层的良性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不孕。
1、痛经
子宫腺肌症患者常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多始于月经来潮前1-2天,持续至经期结束。疼痛部位多位于下腹部正中,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这种痛经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及子宫肌层收缩异常有关。临床常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栓或萘普生片缓解疼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月经异常
月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是典型表现,严重者可导致贫血。异位的内膜组织会导致子宫增大、收缩力下降,同时影响血管修复,从而引发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可能出现血块增多、经期超过7天等情况。医生可能建议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氨甲环酸片进行调节。
3、不孕
约30%-50%患者合并不孕,异位内膜可能改变子宫收缩模式、影响胚胎着床,或引发盆腔粘连。对于有生育需求者,可考虑促排卵治疗或辅助生殖技术,必要时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改善宫腔环境。
4、子宫增大
妇科检查可触及均匀增大的子宫,质地较硬,可能有压痛。超声检查显示子宫肌层增厚,伴有散在的小囊腔。磁共振成像能更准确评估病灶范围,对拟行手术治疗者尤为重要。
5、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或压迫症状如尿频。症状严重程度与病灶范围不一定成正比,需结合影像学综合评估。绝经后病灶通常萎缩,症状自然缓解。
子宫腺肌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限制酒精及咖啡因摄入。适度运动如瑜伽、散步有助于缓解疼痛,但经期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妇科检查监测病情变化,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根据年龄、症状及生育需求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