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灌注后的不良反应是什么
膀胱灌注后可能出现尿频尿急、血尿、膀胱刺激征、下腹痛及发热等不良反应。膀胱灌注是膀胱癌术后常用的局部治疗手段,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或免疫制剂直接注入膀胱,药物与膀胱黏膜接触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或全身性副作用。
1、尿频尿急
膀胱灌注后尿频尿急是最常见的反应,与药物刺激膀胱黏膜有关。化疗药物如吡柔比星、表柔比星等可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使膀胱容量敏感性增高。症状通常在灌注后1-2天出现,持续3-5天逐渐缓解。建议患者减少咖啡因摄入,通过盆底肌训练改善症状。
2、血尿
约三成患者会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多因药物损伤膀胱黏膜毛细血管所致。血尿程度与药物浓度相关,使用卡介苗灌注时发生率更高。轻微血尿无须特殊处理,大量血尿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或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
3、膀胱刺激征
表现为排尿灼痛、里急后重感,常见于丝裂霉素C灌注后。药物碱性成分改变尿液pH值,刺激尿道黏膜神经末梢。症状严重时可使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或口服索利那新片缓解膀胱痉挛。
4、下腹痛
药物引发的无菌性膀胱炎可导致下腹坠胀痛,多呈间歇性发作。疼痛程度与灌注次数正相关,重复灌注者更易出现。热敷下腹部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剧痛时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栓。
5、发热
卡介苗灌注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不超过38.5℃。此为机体免疫应答的正常反应,通常48小时内自行消退。持续高热需警惕结核菌播散感染,必要时使用异烟肼片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膀胱灌注后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促进药物代谢产物排出。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刺激,灌注后6小时内尽量延长排尿间隔以提高药效。出现持续高热、严重血尿或排尿困难时需立即返院复查,治疗期间建议记录排尿日记以便医生评估不良反应程度。定期进行尿常规和膀胱镜检查是监测治疗反应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