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什么引起的
胃穿孔可能由胃溃疡、外伤、胃癌、药物刺激、胃部手术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肌紧张、恶心呕吐等症状。
1、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穿孔最常见的原因。长期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可能导致胃壁深层组织受损,形成溃疡。溃疡持续进展可能穿透胃壁全层,造成穿孔。患者常有长期上腹痛病史,进食后疼痛可能加重。治疗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抑酸护胃药物,严重时需手术修补。
2、外伤
腹部受到外力撞击、刺伤等直接损伤可导致胃壁破裂穿孔。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意外情况。外伤性胃穿孔起病急骤,可能伴有内出血表现。需紧急手术探查并修补穿孔,术后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
3、胃癌
胃癌组织浸润生长可能破坏胃壁结构,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穿孔。这类患者多有消瘦、食欲减退等肿瘤消耗症状。需通过胃镜取活检明确诊断,根据分期选择胃癌根治术或姑息性手术,配合替吉奥胶囊等化疗药物。
4、药物刺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胃黏膜屏障,增加穿孔风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片也可能诱发穿孔。用药期间出现腹痛应警惕,需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并就医。
5、胃部手术
胃部手术后吻合口愈合不良可能发生漏或穿孔,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操作损伤胃壁血供或缝合技术问题都可能导致。表现为术后发热、腹痛加重,需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再次手术修补。
预防胃穿孔需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戒烟限酒,慎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已有胃部疾病者应定期复查胃镜,出现持续上腹痛、呕血黑便等症状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避免过早进食坚硬食物。保持情绪稳定也有助于减少胃酸过度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