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是指什么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是指因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继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发的高血压。该病属于继发性高血压,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等,典型表现为药物难以控制的血压升高、肾功能异常及腹部血管杂音。
1、病因机制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核心机制是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当肾动脉狭窄超过70%时,肾脏灌注压下降刺激球旁细胞分泌肾素,促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加,引发全身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患者主要病因,表现为血管内膜脂质沉积;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多见于年轻女性,与血管中层平滑肌异常增生相关;大动脉炎则属于自身免疫性血管炎,可导致血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
2、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突发或加重的持续性高血压,收缩压多超过180毫米汞柱且对三种降压药反应差。约40%患者可于脐周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部分伴随夜尿增多、血肌酐升高。双侧肾动脉严重狭窄者可出现反复肺水肿,称为"闪肺水肿"。部分病例存在低钾血症,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相关。
3、诊断方法
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是首选筛查手段,可检测血流速度加快和阻力指数变化。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狭窄部位和程度,敏感度超过90%。磁共振血管造影适用于肾功能不全者,但可能高估狭窄程度。确诊需行肾动脉造影,同时可测量跨狭窄压差,压力差超过20毫米汞柱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
4、治疗原则
血管重建是根本治疗方式,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手术成功率达95%。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可考虑球囊扩张成形术。药物方面需联合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但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顽固性高血压可选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片。
5、预后管理
术后需每3个月复查血压和肾功能,支架术后1年内再狭窄率约15%。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至关重要,包括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饮食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类。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肾动脉支架移位。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晨起血压和尿量变化,术后6个月内每月复查肾动脉超声。出现血压骤升、少尿或水肿需立即就诊。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加重肾功能损害,外出时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支架植入情况。保持低脂低盐饮食,戒烟并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有助于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