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是怎么回事
肚子痛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阑尾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腹部、使用药物、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饮食不当
短时间内进食过多生冷、辛辣或油腻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阵发性绞痛或胀痛,常伴有恶心或嗳气。建议暂停进食刺激性食物,饮用温热水缓解痉挛,必要时用热水袋热敷腹部。若症状持续超过6小时或出现呕吐腹泻,需就医排除食物中毒。
2、胃肠功能紊乱
精神紧张或作息紊乱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异常,表现为脐周隐痛伴肠鸣音亢进。可通过按摩足三里穴位、饮用姜茶调节,规律进食易消化的粥类食物。避免摄入豆类等产气食物,每日进行30分钟散步帮助胃肠蠕动恢复。
3、急性胃肠炎
多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疼痛多位于中上腹,伴随发热、水样便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呕吐严重时可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发病期间选择米汤、软面条等低渣饮食,症状加重需静脉补液治疗。
4、肠易激综合征
慢性腹痛多与排便相关,可能交替出现腹泻便秘。可尝试低FODMAP饮食,避免洋葱等易发酵食物。医生可能开具匹维溴铵片缓解肠痉挛,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调节肠道功能。保持每日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
5、阑尾炎
初始表现为脐周疼痛后转移至右下腹,伴随反跳痛、发热。需急诊进行血常规和腹部超声检查,确诊后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拖延治疗可能导致穿孔,术后需流质饮食3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剧烈运动2周。
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空腹食用刺激性食物。腹痛期间暂停乳制品和粗纤维摄入,选择煮熟的蔬菜和低脂蛋白质。记录疼痛发作时间、部位与饮食关联性,复发性或持续腹痛超过24小时需完善胃肠镜检查。保持适度运动习惯,每天饮水1500毫升以上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