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科要检查什么
牙周病科检查主要包括牙周探诊、口腔X线检查、牙齿松动度检查、牙龈指数评估、菌斑检测等项目,用于评估牙龈炎症程度、牙槽骨吸收情况及病原微生物分布。
1、牙周探诊
使用牙周探针测量牙龈沟深度,正常值为1-3毫米,超过3毫米提示牙周袋形成。检查时会记录六个位点的探诊深度,同时观察探诊出血情况,出血阳性反映牙龈存在活动性炎症。
2、口腔X线检查
通过根尖片或全景片观察牙槽骨高度变化,水平型骨吸收提示慢性牙周炎,垂直型骨吸收多与侵袭性牙周炎相关。X线还能发现根分叉病变、根面龋等并发症。
3、牙齿松动度检查
采用镊子夹持牙冠进行颊舌向和近远中向摇动测试,分为0-3级松动度。2级以上松动常伴随显著骨丧失,需结合咬合检查判断是否需夹板固定。
4、牙龈指数评估
采用Löe-Silness指数评估牙龈颜色、形态、质地及出血倾向,分为0-3级。指数升高与菌斑堆积量正相关,是判断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5、菌斑检测
使用菌斑染色剂显示牙面菌斑分布,重点评估龈缘1-2毫米内的菌斑堆积情况。阳性结果需配合口腔卫生指导,必要时进行专业龈上洁治。
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定期牙周维护检查,日常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控制吸烟等危险因素。对于已确诊牙周炎患者,治疗后前3个月需每月复查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稳定后逐步延长复查间隔。出现牙龈自发出血、牙齿移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