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踝骨折
外踝骨折是指腓骨远端靠近踝关节处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属于踝部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多由外伤导致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引起。
1、解剖基础
外踝是腓骨远端膨大的骨性突起,与内踝、距骨共同构成踝关节的稳定性结构。外踝骨折后可能影响踝穴的完整性,导致关节对合不良。
2、损伤机制
常见于运动扭伤、高处坠落或交通事故,暴力使足部强制内翻时外侧韧带牵拉导致撕脱骨折,外翻暴力则可能造成直接撞击骨折。
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踝关节外侧肿胀瘀斑、局部压痛和负重困难。严重者可出现明显畸形,伴随踝关节不稳定或异常活动。
4、影像学特征
X线片可见腓骨远端骨折线,CT能清晰显示骨折块移位情况。Danis-Weber分型根据骨折线与下胫腓联合的关系分为A、B、C三型。
5、治疗原则
无移位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4-6周。移位超过2毫米或涉及关节面的骨折需手术复位,常用空心螺钉或钢板内固定。
康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踝泵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练习,避免早期负重。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若出现固定松动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