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高血压
高血压可通过测量血压值、观察症状、结合危险因素评估等方式判断,典型表现包括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头晕头痛等。
1、测量血压值
确诊高血压需通过规范血压测量。使用经过认证的电子血压计或水银血压计,在安静状态下测量坐位血压。非同日3次测量结果均超过140/90mmHg可初步判断为高血压。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饮咖啡或剧烈运动,测量时保持手臂与心脏平齐。
2、观察症状
高血压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头痛、头晕、颈项僵硬、视物模糊等症状。部分患者会伴随心悸、胸闷、乏力等表现。这些症状通常在血压急剧升高时更为明显,但症状严重程度与血压水平不一定相关。
3、评估危险因素
具有高血压家族史、年龄超过55岁、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或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更易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也会增加患病风险。这些因素结合血压测量结果可提高判断准确性。
4、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部分高血压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或药物因素引起。若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对降压药反应差或伴有低血钾等症状,需通过肾功能检查、肾上腺CT等排除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继发因素。
5、动态血压监测
对于诊室血压波动大或疑似白大衣高血压者,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该检查可记录日间、夜间血压变化规律,诊断标准为24小时平均血压超过130/80mmHg,日间超过135/85mmHg,夜间超过120/70mmHg。
确诊高血压后应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若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后血压未达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氢氯噻嗪片等降压药物,切勿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