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扯痧扯哪些地方
感冒扯痧通常选择颈部、背部、肘窝等部位,通过刺激经络缓解症状。操作时需避开骨骼凸起处和重要血管。
1、颈部
颈部是感冒扯痧的常用部位,主要选择颈后两侧风池穴至肩井穴区域。该部位属足少阳胆经,刺激后可缓解头痛、鼻塞等症状。操作时用食指中指弯曲成钳状,蘸取少量清水或润滑油,沿肌肉走向单向快速刮拭,出现紫红色痧痕即可停止。注意避开颈椎棘突和颈动脉窦。
2、背部
背部选取大椎穴至肺俞穴区域,此处属督脉和膀胱经。通过扯痧可发散风寒,改善恶寒发热症状。操作时沿脊柱两侧肌肉从上至下刮拭,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骨质疏松者及皮肤破损处须避开。
3、肘窝
肘窝处的尺泽穴、曲泽穴是肺经和心包经要穴。该部位扯痧能清热解表,对咽喉肿痛、咳嗽有效。操作时将手臂伸直,用拇指指腹从肘横纹向手腕方向快速刮拭,出现痧点即停。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
4、前额
前额印堂穴至太阳穴区域可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头晕目胀。用拇指指腹从眉心向两侧发际线轻刮,力度宜轻柔。眼部周围、囟门未闭合的婴幼儿禁止操作。
5、胸部
胸前膻中穴区域扯痧可宽胸理气,改善胸闷症状。沿肋骨走向从内向外刮拭,避开乳房组织。严重心肺疾病患者不宜进行。
感冒扯痧后需注意保暖避风,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可适量饮用姜糖水促进发汗,配合按压合谷穴增强疗效。若出现高热不退、咳脓痰等细菌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流感季节注意佩戴口罩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