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律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石律一般是指中药石膏的别称,常见用法主要有内服煎汤、外用研末撒敷、配伍其他药物使用、制成丸散剂、煅制后外用等。石膏性寒,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1、内服煎汤
生石膏常打碎后与其他中药配伍煎煮,适用于外感热病引起的高热烦渴、肺热咳喘等症状。需注意煎煮时应先打碎并先煎30分钟以上,常用剂量为15-60克。脾胃虚寒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
2、外用研末撒敷
煅石膏研成细粉后可外用于金疮出血、湿疹溃烂等皮肤问题,具有收敛生肌作用。使用前需清洁创面,将药粉均匀撒布于患处,每日换药1-2次。皮肤破损严重或过敏体质者应谨慎使用。
3、配伍其他药物
石膏常与知母、粳米配伍组成白虎汤,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与麻黄、杏仁同用组成麻杏石甘汤,缓解肺热咳喘。配伍使用时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原则,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4、制成丸散剂
石膏可与其他药材共同研磨成散剂,如冰硼散含煅石膏成分,用于口腔溃疡;或制成丸剂如清瘟解毒丸,便于携带和服用。丸散剂需密封防潮保存,服用时遵医嘱控制剂量。
5、煅制后外用
煅石膏收敛作用更强,多用于外科。可单独调制成石膏绷带固定骨折部位,或与黄柏、青黛等配成外用散剂治疗烧伤烫伤。煅制后药性更温和,但开放性伤口需严格消毒后使用。
使用石膏时需辨证施治,内服须由中医师根据体质调整剂量和配伍。外用前应做小面积皮肤测试,出现红肿瘙痒立即停用。服药期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与含鞣质的食物同服影响吸收。孕妇、儿童及阳虚体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消化不良或电解质紊乱,若出现腹泻、腹痛等不适需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