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睡觉算熬夜
晚上11点后入睡通常算熬夜。长期熬夜可能影响内分泌、免疫力和认知功能,建议成年人保持规律作息。
人体生物钟受褪黑素调控,通常在晚上10点至11点开始分泌,此时进入睡眠准备阶段。超过11点入睡可能错过深度睡眠黄金时段,凌晨1点至3点的生长激素分泌高峰也可能受影响。偶尔因工作或学习延迟至12点后属于短期熬夜,但连续3天以上超过12点入睡会明显增加疲劳感。部分人群因轮班制或跨时区工作形成延迟睡眠模式,但长期凌晨2点后入睡仍会导致昼夜节律紊乱。青少年和孕妇等特殊群体对睡眠时间更敏感,晚于10点入睡可能影响发育或妊娠健康。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生物钟稳定,建议固定起床时间并限制午睡在30分钟内。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卧室环境保持黑暗安静。饮食上晚餐不宜过饱,可适量摄入含色氨酸的小米或牛奶。白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但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活动。出现持续失眠或白天嗜睡应尽早就医,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需专业干预。建立睡前仪式如冥想或温水泡脚,有助于改善入睡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