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婴儿病毒性肠炎
婴儿病毒性肠炎可通过补液治疗、饮食调整、肠道黏膜保护剂、益生菌调节、抗病毒药物等方式治疗。病毒性肠炎通常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引起,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1、补液治疗
婴儿病毒性肠炎容易导致脱水,首选口服补液盐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轻度脱水时按50-100毫升/公斤体重分次口服,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补液期间需监测尿量、精神状态等指标。
2、饮食调整
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无乳糖配方。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可进食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
3、肠道黏膜保护剂
蒙脱石散能吸附病原体并修复肠黏膜屏障,常用剂量为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用。用药时需与食物间隔2小时,大便成形后可逐渐减量。
4、益生菌调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每次半包每日2次温水冲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对病毒性腹泻也有辅助疗效,需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服。
5、抗病毒药物
重症轮状病毒感染可考虑使用干扰素α2b喷雾剂。利巴韦林颗粒仅适用于特定病毒感染,须严格遵医嘱使用。多数病毒性肠炎具有自限性,不推荐常规抗病毒治疗。
治疗期间家长需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尿量及大便性状变化,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尿布皮炎。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食量,避免过早摄入生冷食物。定期对奶瓶、餐具进行煮沸消毒,照顾者接触婴儿前后需规范洗手。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