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风险大吗
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风险通常较小,但存在少数特殊情况可能增加手术风险。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心律失常,技术成熟且并发症概率低。
心脏起搏器植入属于微创手术,术中通过局部麻醉在锁骨下方制作小切口,将电极导线经静脉送入心脏,起搏器主机埋置于皮下囊袋。常见轻微并发症包括局部淤血、切口疼痛,通常1-2周自行缓解。术后可能出现电极移位或囊袋感染,需通过抗生素治疗或调整电极位置处理。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穿孔、气胸等发生率极低,多与患者个体解剖变异或操作难度相关。术前全面评估心功能、凝血状态及血管条件可显著降低风险。
高龄、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肺气肿患者风险相对较高。存在未控制的全身感染、静脉通路异常或心脏结构畸形的患者需谨慎评估。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起搏器综合征,表现为头晕、乏力,需通过参数调整改善。起搏器电池耗竭需更换时,手术风险较初次植入更低。
术后应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剧烈活动上肢1个月,定期检测起搏器工作状态。出现切口红肿发热、持续胸痛或心悸加重需及时就医。日常远离强磁场环境,乘坐飞机安检时主动出示起搏器识别卡。均衡饮食控制血压血糖,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心脏康复。术后1、3、6个月需门诊随访,后期每6-12个月检查起搏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