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是什么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真菌等。其中病毒性感染占比较高,细菌性感染相对较少,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真菌感染则较为罕见。
1、病毒
病毒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可引起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2、细菌
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相对较少见,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多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临床表现可能更严重,如高热、脓痰等。确诊细菌感染后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3、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5岁以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支原体感染起病较缓,表现为持续性干咳、低热等症状。由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敏感,需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4、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学龄儿童中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与支原体肺炎相似,但症状通常较轻。衣原体肺炎也可表现为长期咳嗽,胸片可见间质性改变。治疗同样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5、真菌
真菌性呼吸道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中非常罕见,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儿。常见致病真菌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诊断困难,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对于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家长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可以适当增加孩子的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抵抗力。一旦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可接种相关疫苗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