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心肌氧供需失衡等因素有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病理基础,脂质沉积在血管内皮下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斑块破裂时可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进一步阻塞血流。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会减少一氧化氮的释放,导致血管舒张能力下降。炎症反应贯穿疾病全程,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可加速斑块不稳定。心肌氧供需失衡多由运动或情绪应激诱发,当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满足心肌需氧量时,即出现心绞痛症状。长期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和纤维化,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
冠心病患者需长期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时应立即就医,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保持情绪稳定和规律作息对预防冠心病发作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