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扩张是怎么回事
气管扩张可能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长期吸入有害气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慢性支气管炎
长期反复的炎症刺激会导致气管壁结构破坏,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大量脓痰。需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严重时可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气道炎症。日常需戒烟并避免接触冷空气。
2、支气管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引发的反复喘息会加速气管形态改变,典型症状为发作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常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进行长期控制,急性发作时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症状。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避免接触花粉等过敏原。
3、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引起气管壁干酪样坏死,后期形成纤维化牵拉扩张。患者多伴有低热、盗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联合利福平胶囊进行抗结核治疗,疗程通常需6-9个月。治疗期间须加强营养支持,注意隔离防止传染。
4、先天性发育异常
马方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气管软骨环缺陷,儿童期即可出现运动后气促。轻症可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改善黏液清除,严重气管软化需考虑硅酮支架植入术。家长应关注患儿呼吸频率变化,预防呼吸道感染。
5、职业性粉尘暴露
长期接触二氧化硅等工业粉尘会引发气管壁纤维化,常见于矿工、石材加工者。早期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后期可出现咯血。建议调离粉尘环境,使用羧甲司坦口服液稀释痰液,必要时行支气管灌洗治疗。需定期进行胸部CT随访。
气管扩张患者应保持居住环境湿度在50%-60%,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稀释痰液,练习腹式呼吸增强膈肌力量。急性感染期需卧床休息,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剧烈咳嗽和屏气动作,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评估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