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指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类型,常见于老年人,可能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有关。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或偏低。随着年龄增长,动脉血管壁逐渐硬化,弹性减弱,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增大,导致收缩压升高。同时血管弹性下降使得舒张期血管回缩能力减弱,舒张压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或偏低。长期未控制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这类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定期监测血压,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头晕、头痛等症状,但多数早期无明显不适。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需多次测量确认,避免因紧张或测量误差导致误判。日常管理中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保持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超重者应减轻体重,体质指数建议维持在24以下。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药物治疗可选择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等,具体用药方案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时需综合控制各项指标。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应建立规律的血压监测习惯,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家庭自测血压时需保持安静环境,测量前休息5分钟,避免饮用咖啡或吸烟。就诊时携带血压记录供医生参考。饮食上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保持良好睡眠质量,避免长期熬夜。若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定期进行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检查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通过长期规范管理,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