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糜烂为什么取活检
胃炎糜烂取活检主要是为了明确病变性质、排除恶性病变或特殊感染。胃黏膜糜烂可能由慢性胃炎、药物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活检可帮助鉴别诊断并指导后续治疗。
胃黏膜糜烂在内镜下表现为黏膜表层缺损,但肉眼观察无法判断深层病变性质。活检可通过病理检查确认是否存在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或直接发现早期胃癌。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活检可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组织学染色确诊。部分特殊类型胃炎如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也需依赖活检确诊。活检还能评估炎症程度和活动性,帮助判断疾病分期。
取活检过程通常在无痛胃镜下完成,医生会用活检钳钳取少量黏膜组织。一般选择糜烂边缘与正常黏膜交界处取材,避开溃疡底部以防穿孔。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轻微出血,多数可自行停止。活检后需禁食2-4小时,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1-2天。病理报告通常需要3-7个工作日,明确诊断后医生会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或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四联疗法。
胃镜检查发现糜烂性病变时不必过度紧张,但必须重视活检结果。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戒烟并控制非甾体抗炎药使用。若出现持续上腹痛、呕血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复诊。定期胃镜复查对监测病变演变至关重要,尤其对于伴有肠化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