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的康复训练有哪些
脊柱骨折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卧床静养、呼吸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核心肌群训练、平衡训练等方式。脊柱骨折多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需根据骨折类型及稳定性制定个体化方案。
1、卧床静养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2-8周,使用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侧翻身时需轴向翻身避免扭转,可配合腰围固定。卧床期间需定时调整体位预防压疮,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下肢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2、呼吸训练
采用腹式呼吸训练膈肌功能,每日3组每组10次。可配合吹气球训练提升肺活量,预防坠积性肺炎。胸椎骨折患者需避免胸式呼吸加重疼痛,使用枕头支撑腋下减轻肋骨压力。
3、关节活动度训练
伤后3-4周开始被动关节活动,由远端指趾关节逐步过渡到近端肩髋关节。使用悬吊带辅助上肢抬举训练,活动范围控制在无痛范围内。腰椎骨折患者后期可进行猫式伸展改善脊柱柔韧性。
4、核心肌群训练
稳定期进行臀桥、死虫式等低强度训练,激活腹横肌与多裂肌。6周后逐步加入鸟狗式、平板支撑等静态训练,每次保持10-30秒。骨质疏松患者需避免脊柱前屈动作,改用侧桥训练替代。
5、平衡训练
从坐位平衡过渡到站立平衡,初期使用四脚拐辅助。进行重心转移、单腿站立等动态训练,配合平衡垫增加难度。胸腰段骨折患者需佩戴支具保护,避免突然转身或弯腰动作。
康复全程需遵循无痛原则,训练强度按RPE量表控制在4-6级。饮食需补充钙800-1200mg/日及维生素D 800IU/日,多摄入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避免提重物、久坐等增加脊柱负荷的行为,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如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