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需要做什么检查
急性脊髓炎通常需要做脑脊液检查、核磁共振成像、血液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诱发电位检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1、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急性脊髓炎的重要手段,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分析其中的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和糖含量。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和蛋白质升高常见于急性脊髓炎,有助于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脑脊液检查还能排除感染性病因,如细菌或病毒感染。检查前需评估患者是否有颅内压增高或出血倾向等禁忌证。检查后患者需平卧一段时间,避免出现低颅压性头痛。
2、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是评估脊髓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脊髓炎症的范围和程度。急性脊髓炎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脊髓信号增高,可伴有脊髓肿胀。增强扫描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活动性,活动性炎症区域通常会出现强化。核磁共振成像还能排除其他脊髓压迫性疾病,如肿瘤或椎间盘突出。检查过程中患者需保持静止,对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需要镇静处理。
3、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和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评估全身炎症反应和寻找可能的病因。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提示感染或炎症过程。生化检查可评估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平衡,为治疗提供参考。免疫学检查如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脊髓炎。特殊情况下还需进行病毒抗体检测,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
4、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评估脊髓损伤对周围神经功能的影响。肌电图能够检测肌肉电活动异常,判断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程度。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功能,帮助定位病变部位。这些检查对判断预后和制定康复计划有重要价值。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轻微不适,但一般耐受良好。
5、诱发电位检查
诱发电位检查包括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能够客观评估脊髓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功能。体感诱发电位通过刺激肢体神经记录头皮电位,反映感觉传导通路完整性。运动诱发电位通过磁刺激大脑皮层记录肌肉反应,评估运动传导通路功能。这些检查对早期诊断和监测病情变化有重要价值。检查无创且安全,但需要患者配合保持安静。
急性脊髓炎患者除接受必要检查外,还需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脊髓损伤。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促进神经修复。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心理支持也很重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定期随访复查对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患者及家属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