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该怎么补
营养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制剂、治疗基础疾病、改善消化功能、定期监测营养状况等方式干预。营养不良通常由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消耗增加、代谢异常、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瘦肉,每日保证300-500克蔬菜和200-350克水果。主食选择全谷物和薯类,适当增加坚果和乳制品。采用少食多餐模式,每餐搭配3-4种食物类别。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和过度加工食品。
2、补充营养制剂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粉剂如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必要时静脉补充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维生素缺乏者可选用复合维生素片、维生素AD软胶囊。铁蛋白低于30μg/L时需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
3、治疗基础疾病
慢性胃炎患者需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炎症性肠病需美沙拉嗪肠溶片配合蒙脱石散。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服用甲巯咪唑片。糖尿病患者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控制血糖。结核病患者需规范服用异烟肼片联合利福平胶囊。
4、改善消化功能
消化不良者可短期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肠道菌群紊乱时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胃动力不足选用多潘立酮片。中医调理可用参苓白术散或健脾丸。餐后适量散步有助于胃肠蠕动。
5、定期监测营养状况
每月测量体重、上臂围、皮褶厚度等人体测量指标。每3个月检测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生化指标。每年进行骨密度和体成分分析。建立营养日记记录每日进食情况和排便状态。出现体重持续下降或水肿需及时复诊。
营养不良恢复期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30-45分钟。注意口腔卫生,餐后及时清洁义齿或治疗龋齿。冬季注意保暖避免能量过度消耗。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食欲,可参加社交活动培养进食兴趣。烹饪时注意色香味搭配,使用天然调味料刺激味觉。避免单独进食,营造愉快的用餐环境。餐具选择鲜艳颜色有助于增加进食欲望。记录饮食日记帮助营养师调整方案。恢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