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怎么得上的
糖尿病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胰岛素抵抗、胰腺功能受损以及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类型。
1、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或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发病概率较高。1型糖尿病与HLA基因变异相关,2型糖尿病则涉及多个基因位点的异常。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因素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过量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会使血糖快速升高,增加胰腺负担。腹部脂肪堆积会分泌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建议控制体重并增加有氧运动。
3、胰岛素抵抗
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时,胰腺需要分泌更多胰岛素才能维持血糖稳定。这种情况常见于代谢综合征患者,可能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改善胰岛素抵抗可通过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片、吡格列酮片等药物。
4、胰腺功能受损
胰腺β细胞遭到破坏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常见于1型糖尿病和晚期2型糖尿病。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攻击胰岛细胞,胰腺炎或胰腺手术也会损伤胰岛功能。这种情况需要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5、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可能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1型糖尿病,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确诊后需立即开始胰岛素治疗,同时监测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的饮食作息,每日主食控制在200-300克,优先选择燕麦、荞麦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空腹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出现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注意足部护理防止溃疡,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病情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