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物容易导致耳聋
容易导致耳聋的药物主要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袢利尿剂、水杨酸盐类、抗肿瘤药物和奎宁类抗疟药等。这些药物可能通过损伤内耳毛细胞或听神经导致听力下降,严重时可引发永久性耳聋。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明确的耳毒性。这类药物会破坏内耳毛细胞,早期可能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或耳鸣,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导致双侧不可逆感音神经性耳聋。肾功能不全患者因药物排泄延缓更易发生耳毒性,使用期间需定期监测听力。
2、袢利尿剂
呋塞米注射液、布美他尼片等袢利尿剂大剂量静脉给药时可能引发急性听力损伤。其机制是通过改变内耳淋巴液电解质平衡,导致耳蜗血管纹水肿。通常表现为暂时性听力下降,但严重者可发展为永久性耳聋,尤其在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时毒性显著增加。
3、水杨酸盐类
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水杨酸钠等水杨酸盐类药物可能引起耳鸣和可逆性听力下降。其耳毒性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停药后听力多能恢复。但长期超量服用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每日剂量超过2克时需警惕听力变化。
4、抗肿瘤药物
顺铂注射液、卡铂等铂类化疗药物是常见的耳毒性抗肿瘤药。它们会不可逆损伤耳蜗毛细胞,儿童患者更易发生高频听力丧失。听力损伤程度与累积剂量正相关,用药期间需定期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5、奎宁类抗疟药
硫酸奎宁片、氯喹片等抗疟药物可能通过影响耳蜗血供导致耳鸣和听力下降。典型表现为低频听力受损,及时停药可部分恢复,但大剂量使用时可能造成永久性耳聋。妊娠期妇女使用还可能引起胎儿听觉系统发育异常。
使用具有耳毒性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联合使用多种耳毒性药物。用药期间出现耳鸣、耳闷或听力下降需立即就医,必要时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高危人群用药前可考虑进行耳毒性药物敏感性基因检测,日常注意避免噪声暴露,保持健康作息有助于降低药物性耳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