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冻疮的危害
冻疮是一种由寒冷潮湿环境引起的局部皮肤炎症反应,虽然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严重健康威胁,但若处理不当可能继发感染或导致慢性皮肤损伤。冻疮的危害程度主要与暴露时间、环境温度及个体防护措施有关。
冻疮初期表现为受寒部位皮肤苍白、麻木,回暖后出现红肿、瘙痒或灼痛,严重时可能形成水疱、溃疡。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局部皮肤增厚、色素沉着,甚至影响末梢血液循环。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更易出现严重症状。寒冷环境下未及时更换潮湿衣物、缺乏保暖措施、吸烟或饮酒等行为会加重病情。
极少数情况下,深度冻疮可能损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导致组织坏死或继发细菌感染。合并雷诺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特殊职业如冷库作业人员、高山工作者若长期未采取防护,可能发展为永久性血管功能障碍。
出现冻疮后应避免直接烤火或热水浸泡,可逐渐复温并使用冻疮膏缓解症状。日常需保持手足干燥温暖,穿戴防风防水手套鞋袜,寒冷季节加强肢体末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皮肤溃烂、持续疼痛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血管病变或感染可能。高危人群可通过加强耐寒锻炼、改善膳食营养等方式预防复发。




